金秋十月,阳新大地丹桂飘香,湘鄂赣边区的红色热土上,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正徐徐展开。10月28日,我校2025年秋季学期第二期副科班全体学员怀着崇敬之心,先后走进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与龙港镇岩泉村烈士陵园,在实地实景中感悟信仰力量,在红色传承中践行初心使命。

伏虎山上,湘鄂赣边区革命烈士陵园庄严肃穆。264级台阶蜿蜒向上,连接着31万革命先烈的不朽忠魂。学员们列队缓步走向革命烈士纪念碑,苍松翠柏在秋风中低语,仿佛在诉说那段浴血奋战的岁月。“请全体肃立,默哀一分钟!”随着讲解员指令响起,现场氛围严肃且安静,唯有秋风掠过纪念碑的阵阵回音。“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纪念碑前,鲜红的党旗格外醒目,学员们紧握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在广场回荡,这既是对革命先烈的庄严承诺,更是对初心使命的深刻叩问。在革命烈士纪念馆内,一件件锈迹斑斑的武器、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三军团的浴血抗争、抗日战争中的众志成城娓娓道来。“31万烈士用生命铺就胜利之路,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大家情不自禁感叹到。
接着,学员们来到了九烈士之墓地,刘成锁老师以主题为“先烈之血浇成了革命之花——信仰的力量”详细讲述了九位烈士的英勇事迹。他们为了革命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信仰,刘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让学员们深受感动。

下午1时许,学员们辗转来到龙港镇岩泉村烈士陵园。这座曾见证“屋屋有病房,人人是护理”的红军村,如今已是红绿交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在红军广场上,张玉红老师以“赓续红色血脉,共叙鱼水情深”为主题,进行了现场教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红色血脉的传承和军民鱼水情的重要性。西山脚下,烈士墓前翠柏青青,学员们依次鞠躬致敬,聆听张老师讲述董自羊团长等132位重伤员殉国的壮举。学员们走进政治生活馆,馆内陈列着各种农具和生活用品,这些都是当年革命斗争中留下的珍贵遗物,通过这些实物,大家仿佛看到了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身影,感受到了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红军路上,学员们踏着先辈足迹坚定前行,脚下的石板路仿佛还留存着当年红军行军的温度。“当年村民把最后一把干薯丝留给红军,如今我们开展基层工作,更要把这种鱼水情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位来自乡镇的学员深有感触。
红色足迹铭记历史,信仰传承照亮未来。此次现场教学不仅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一次党性教育的生动实践。这些烈士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牺牲生命的伟大壮举,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新中国的基石,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市委党校副科级干部进修班的现场教学虽然结束了,但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和红色信仰将永远激励着他们不断前行,带着这份精神滋养,他们将以更坚定的信念、更务实的作风,在各自岗位上续写为民服务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