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阳新分校 > 学术科研

把绿色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

发布时间:2020-04-24  来源:  返回上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也指出,要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当前,乡愁文化正逐步刺激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文旅融合已是大势所趋。
    2019年7月和8月,黄石市委、阳新县委相继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见》,《意见》中半壁山农场是作为东部沿江绿色发展先行带和绿色发展示范带的发展定位。所以,我们调研组一行到半壁山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半壁山农场基本情况
    半壁山农场国土面积21.67平方公里(3.25万亩),辖三个社区居委会、三个经营公司,总人口8106人,现有耕地面积2.6万亩,其中水田1万亩,可养殖水面5000亩。
    1、半壁山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半壁山地处长江中游南岸黄石市东部沿江南岸,滨临长江黄金水道、战略经济带,有江岸线4.9公里。场区交通便利,通讯发达。黄(石)九(江)、阳(新)富(池)公路穿场而过,西距阳新县城21公里、距武汉市180公里;东与武穴市隔江相望,距京九铁路武穴市火车站22公里,距沪(上海)蓉(成都)高速公路21公里。水上交通更为得天独厚,上至重庆,下至上海千吨级船舶均可在场区停泊。
    2、半壁山有丰厚的自然资源。半壁山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物产丰饶,是鄂赣要冲保存完好、融山水为一体的生态型农场;享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有着丰富的农业种植和水产资源;有突兀江心的半壁山、百鸟归来观鸟台;绚丽多彩的网湖湿地风景宜人;一望无际的观光农田水塘也是亮丽的风景线。作为鄂东南的门户,是理想的乡村全域休闲旅游的场所。
    3、半壁山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半壁山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治安指数高,是历史悠久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农场;拥有历史悠久的独特农场文化、生态文化,有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古战场及千人冢遗址,“东南半壁”、“楚江锁钥”、“铁壁锁江”三大摩岩石刻,地下军事防御设施,“五七干校”旧址等遗址。邮电部“五七战士”留存的苦干实干精神文化和历史革命战争文化、“农垦精神”及伟大的抗洪精神等优质文化资源。
    4、半壁山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半壁山现有耕地面积3万亩,虽然属于“小字辈”农场,但是经过几代农垦人的辛勤劳作,具有一定的规模。近年经过农业开发、土地平整、农投项目等的实施,机泵站已全部更新,排灌设施齐全,田成块树成行路成线,机械耕作率100%;田间硬化路、机耕路已全覆盖,居民区路灯全覆盖,通村公路硬化全覆盖,辖区绿化率基本做到了应绿尽绿,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建设以近尾声,等待验收使用。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半壁山农场牢牢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始终把生态保护与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来对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近年来,半壁山农场通过实施农业开发、土地平整、景区观光路、农村四好路、污水管网、自来水管网等项目,进一步完善农场电网、水网、路网、管网,做到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渠相连,优化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布局,形成了农田连片与村庄集聚的土地保护利用新格局,以及生态宜居与集约高效的农村土地利用空间结构。
    2、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近年来,半壁山农场通过实施“美丽乡村”“美丽社区”建设,从辖区环境卫生、环境保护、江河湖和库区环境、公路沿线环境、社区周边环境、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开展整治工作,加强规划引领,推进布局调整,发展生态景区,拓展绿色空间,增强环保意识。半壁山居民区路灯全覆盖,通村公路硬化全覆盖,辖区绿化率基本做到了应绿尽绿,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建设基本完成。
    3、发展绿色经济产业。近年来,半壁山农场抓住机遇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已建成了5000亩的王港湖生态特色农业基地示范园、2300亩王港湖莲藕基地、上赛湖万亩高产优质现代农业示范园、立体生态养殖基地。以中北集团投资建设的田园综合体“稻梦空间”项目正在实施中,已建设特色观光彩绘水稻1500亩。通过发展田园综合体项目,既有利于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农场发展方式、培育壮大新型动能;又有利于发展绿色经济,农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彰显。
    4、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近年来,半壁山农场通过对已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精心的保护修复以有限开发工作,全面完善景区配套设施、标识系统、生态厕所、景区绿化亮化等项目建设,被授予国家3A级景区。同时依托五爪咀网湖湿地的自然生态资源,半壁山古战场遗址、地下军事防御设施、“五七干校”等人文历史景观,加强旅游与文化、旅游与农业、旅游与服务业的融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实现自然风光、农业观光旅游与人文景观齐头并举。
    5、加大生态整治力度。近年来,半壁山农场落实习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要求,提高政治站位,排除一切困难和干扰,拆除非法码头3家、7个泊位,特别是投资300余万元对占用长江岸线的阳新富达矿粉粉磨有限公司进行整体拆除搬迁并完成了生态修复工作。为杜绝“建而不管、管而无序”的问题,农场新成立的沿江岸线资源管理公司负责半壁山段长江岸线生态管理。同时,半壁山农场全面落实河湖长制,通过开展长江生态保护、蓝天绿水保卫战、富河保卫战、网湖绿盾行动、秸秆禁烧等工作,常态化巡查污染源,进一步加强农场生态环境保护。
    三、存在主要问题
    1、思想观念制约。部分干部群众对习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思想学习不够,对生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仍然以传统为主,习惯于按部就班,习惯于过去的耕作模式,片面追究短期、眼前经济利益,不愿意创新、尝试。比如有的群众在今年油菜种植上,不接受新的油菜品种,认为老品种放心、习惯。在思想、观念和认知、行动上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特别有部分群众对农场近年来发展全域旅游思想上不是很支持。
    2、产业规划缺乏。几年前半壁山农场是作为滨江工业园核心区进行了规划,近两年经阳新县区域经济发展调整,半壁山的城镇规划和产业规划没有更新调整,产业发展只是“跟着感觉走”,农业产品小而杂,没有规模;工业项目基本没有主导产业;发展产业仍受现有的滨江工业园区规划制约。
    3、体制机制不活。半壁山农场具有农垦系统特色,近年来在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企业化改革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成立了三个社区,组建三大公司。社区在履行各项管理职能上发挥了作用;但是公司的职能和示范引领作用没有发挥出来,缺乏与市场对接的积极性、主动性及能动性,缺乏企业化应有的作用和效益。
    4、面源污染仍存。历史遗留的农业污染较高;拼资源拼消耗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还是较为普遍,化肥、农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够;废水灌溉、固体废物倾倒、堆放和填埋、农田地膜及白色垃圾残留;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不高。这些对土地土壤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给农业生态安全、农产品质量带来一定的隐患。
    5、产业效益不高。一是农业附加值低,特色品牌不响。半壁山农场目前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产量有,但是附加值低,存在着有产品有产量无品牌、有品牌无规模等问题。虽然现已建设了一些特色农业产业,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产品的品牌化程度也低,没有形成“三品一标”,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极大限制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增收。二是旅游产业链没有有效配套。半壁山农场目前旅游业仍处于发展阶段,没有形成旅游规模、旅游亮点和旅游品牌,旅游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虽然是3A景区,但是景区后续建设管理、环境打造、宣传力度等还没有跟上来,几乎没有开发自己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只有农户初加工农产品,产品附值不高;整个基础设施的配套功能不全,比如目前景区还不能很好的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要;从事旅游业的管理人才缺乏,知识结构层次比较低,缺乏有序的管理。
    四、对策与建议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我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1、坚持发展生态优先。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色发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把生态保护修复与农民群众增收有机结合起来,既落实了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也体现了农场高质量方向,是具有农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2、着力突出规划引领。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在充分考虑农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把生态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之本,将生态建设与绿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编制集产业规划、城镇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按照“以文带旅、以旅促农联动发展,一产高效生态种养规模化,三产旅游服务精品差异化”的原则,构建“农业支撑、物流带动、旅服延伸”的三维产业体系。突出半壁山特色和风格、张扬个性,确保农场原有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用规划指导半壁山沿江绿色产业建设,强化规划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使规划的指导作用和规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创新农场体制机制。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符合农场实际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一是理顺管理区与农场的关系。半壁山是“政企合一”单位,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区行使政府职能,农场行使企业管理经营职能,要大力推进农垦企业化和公司化改造,规范农场社区、公司建设和管理,经营管理好域内国有资产,强化对国有农场的土地监管,突出公司示范引领作用。二是改革薪酬,建立与农场企业化改造相适应的干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强化考核奖惩机制,做到薪酬与贡献相等,激发干部活力;三是建立人才机制。为改变农场干部年龄偏大、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拓宽人才选拔渠道,通过招聘招录试用等形式,将年富力强、政治觉悟高、能办事会办事的乡土人才吸引到干部队伍中来,做到“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加强干部队伍动态管理,充分激发干部的创造力与凝聚力。
    4、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产业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没有产业的发展,乡村振兴是没有生命力的,是不可持续的。半壁山农场要主动顺应经济发展新趋势,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在巩固和完善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农场生态绿色经济升级版。一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依托半壁山文化历史遗迹,打造古战场特色商街、滨水度假、田园养生、休闲垂钓、户外写生、稻田彩绘、亲子游乐等于一体的旅游度假观光产业区,构建集游、行、娱、购、食、住为核心的田园综合旅游体系;二是发展高效智慧农业。依托现有基本农田保护区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种植经济,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以信息化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产品安全,完善农产品流动体系;三是发展港口物流产业。依托现有的长江水岸资源,改造升级半壁山现有港口物流。
    5、加大环境治理保护。一是扎实做好长江生态修复和富河、网湖生态治理。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狠抓网湖湿地周边富河流域、长江岸边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坚决做到禁区内严禁乱占、乱拆、乱建、乱堆,坚决禁止将生产生活垃圾等废弃污染物品乱投、乱扔、乱放;二是做好工业节能减排。严格执行环保准入制度,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引进和培育高新企业,加强环保监管,强化技术创新,达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三是加强生活节能减排。开展节能减排宣教工作,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加快推进人居环境共建、公共服务共享、产业发展互动、基础设施互通,构建具有农场特色的新型集镇化发展体系;四是加强农业节能减排。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药和化肥的环境安全管理,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高效、低毒和低残留农药及有机肥。控制农业固体废物污染,切实加强禽畜排泄物治理与利用,推进现代畜牧生态养殖,搞好农业污染物的还田利用,特别是农作物秸秆的直接还田与过腹还田,提高农业节能降耗水平。

   (执笔人:半壁山管理区 王旭东  指导教师:石军  陈敬龙)